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三彪调出资料,近期世界上的先进水平的超算,

主要有1982年克雷公司发布的超算cray x-mp\/2,

这是计算速度第一次突破每秒十亿次浮点计算的十亿级计算机。

在1984年,苏联第一代超级计算机Elbrus-2,具有10个核心,计算速度同样突破十亿次。

到1985年,超级计算机cRAY-2已成为有史以来最快,最强大的机器。它以每秒十九亿次浮点运算的性能创造了世界纪录。

1993年,漂亮国的cm-5拥有1024个处理器,能为597亿次,

而1994年xp\/S 140 paragon超级计算机,该系统拥有3680个英特尔i860 RISc微处理器处理器,浮点计算能力提高到1434亿次。

顺便说一下,i860是1989年英特尔推出的一款划时代处理器,世界第一款百万晶体管的芯片,号称超级计算机单芯片。

虽然性能只相当于486,而且产品销售失败,但它是奔腾的mmx指令集的前身,开启了cpU多线程工作的历史。

而2000年:美国能源部使用AScI计算机进行氦闪试验,是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这台电脑有每秒12万亿次计算能力、覆盖10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重95吨、需要1200千瓦的电力。

而英特尔1983年才发布286,并且286主频才8兆,也就是每秒8百万次运算,而且到1987年才会大批上市。

而现在普通家用双核处理器,i5一类,大概是一百亿次的水平,和1993年世界最先进的超算相当。

当然,这些都无法和三大爷相比,三大爷本身就是超算,光是三大爷的散热产生的量子辐射,已经高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奥本海默道:“小李啊,大领导已经说过了,经济转向轻工业发展,我们正在进行电力研究,也会相应减少。其实世界各电力生产国家都一样,现在大家都积攒了不少实验数据,这些数据足够我们用计算机进行发电机模拟,所以今后我们就会尽量用计算机实验模拟发电。”

奥本海默又凝重地道;“但是即便我们的银河巨型机,运算速度也才每秒1亿次,而且也只有那么一台。而国外都已经到了10亿次水平,因此我国的天气预报和石油资源的地质分析,都是在国外大型机上做的。”

“这些国外计算机公司,把大型机搬到了我们这里,却只租不卖,而租的价钱比卖的还贵!”

“最可恨的是,操作时还不许我们进去,让我们把数据提供给他们,这样龙国的矿产资源,地质水文,天气气象全部暴露在外国人面前!”

李三彪点头道:“而我们这些发电资料是尖端科技,发电的模拟计算,是绝不可能交给他们!所以,您要研究超越他们巨型机的超级计算机是吧!”

奥本海默道:“是的,为了继续研究,我们需要制造一台十倍于银河计算能力的巨型机,最少达到国际先进的十亿次水平!因此我们购买了一批386芯片,但如何让它们协同工作是个难题,希望你能亲自帮我们解决。”

李三彪道:“好,我马上就给您着手开发!”

所谓超级计算机是把许多计算节点,用数据线连接而成的,

而每个所谓计算节点,其实就是一块拥有多个cpU和内存芯片的主板,没有显示输出功能的那种。

比如英特尔paragon超级计算机,由许多cp16运算节点组成,每个节点是安着三颗 i860芯片的主板,或者可以把每个节点理解为一个不带显示器和硬盘的家用电脑。

这里可以看出,所谓超算,在物理上就是一屋子的矿机,或者一个网吧的电脑,或是和某些打金工作室的电脑。

但这些电脑本质上都是独立连接到网游或者比特币网站的,是独立运算的。

而超算能让这些矿机能联合起来工作。

这个操作系统以及底层的指令集,才是超算的核心技术!

最早的超级计算机是串行计算的,也就是只能执行单一任务,接下来发展出了并行计算机,然后会是利用网络的分布计算和集群式分布计算,也就是所谓的云计算。

过去大型机是个复杂的项目,因为多核计算机与单核的指令集是完全不同的。因为涉及硬件控制,几乎每个巨型机或者超级计算机都要单独制定指令集,还要编写操作系统,

而这些还和它要执行的任务和芯片性能有关。

利用英特尔处理器的paragon系列超级计算机是稍微通用的,批量生产的,造了好几台。它是最典型的分布式并行机,通过高性能网络连接多个分布式存储节点。

每个节点由英特尔商用微处理芯片 i860组成,虽然硬件成本增加了,但英特尔芯片有比较完善的指令集和技术支持,应能极大地降低成本。

而且好消息是,英特尔早期芯片已经开源,后来很多服务器程序其实也可以当超算程序来用,总之,编写指令集和操作系统这类工作,正是三大爷这个人工智能最擅长的!

因此李三彪很快让三大爷画出了超算电脑的设计图,这在后来已经开源了。

它模仿xp\/S 140 paragon的架构,也是向量机的代表,所谓向量机,就是一条代码可以处理几条数据,提高计算效率。因此它的各种指令集也就更加复杂。

李三彪在一台电脑上,十分镇定地敲入程序代码,毫无停滞,并且对基地程序员解释了其中奥妙。

计算机工程师按照李三彪的指示,开始焊接电路板,基地现在储存了900颗386芯片,按照一个计算节点有3个芯片的算法,需要制造300张线路板。

好在这个时代无论电脑还是线路板,普遍都是非标的,需要自己设计制造,因此无论电子工程师还是技工,都有极强的理论和实践能力,而且是一个人手搓整个线路板。

300块板子说多不多,说少不少,而米兰镇里都是全国的精英,只用了两天,这三百块线路板就焊好了。

然后经过一天日夜不停的组装,到了第三天头上,李三彪设计的超算已经完工了!

李三彪也已经编写好了操作系统,经过运行调试,终于可以开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