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而且你的事情定下了,太上皇也能了却一桩心事,你是知道的,太上皇很是关心你。”长孙皇后看着李复,神色之间充满了安慰:“太上皇有不少子女,他们得到太上皇的关心,甚至远远不如你的一半,你可知为何?”

“因为,我是我们家的独苗?是太上皇亲自找回来的?”李复猜测问道。

“这是很大的一个原因。”长孙皇后缓缓说道:“太上皇的子女众多,但是他最看重和喜爱的,还是正妻所生的孩子,如今......你是知道的,至于太上皇其他的孩子,都是身边的妃子美人所生,虽说也是皇家血脉,但是与太上皇之间,并没有那般的亲近,八九岁被封出去的都有,常年不在陛下身边感情自然就没有那么重。

至于你,太上皇很早的时候,父亲母亲就去世了,与家中兄长的关系很好,可是家中兄长,大兄早夭,二兄年纪轻轻的,也去了,留下两个孩子,也就是如今的陇西王李博义,渤海王李奉慈,他们都是你的堂兄。

你还未曾见过他们吧,等到你大婚的时候,他们就会来长安,为你祝贺的。

你能回归李家,是整个李家的喜事。

你的父亲,也就是太上皇的三兄,原先所有人都以为,他没有后人在世了,太上皇也曾想过,过继一个孩子到故汉王名下,以承宗族。

但是机缘巧合之下,找到了你。

你的出现,让太上皇非常高兴,此等事,便是将来到了底下,见了世祖,见到故汉王,也是能够有个交待的。

老人家了,非常看重这一点。”

李复认真点头,这些话,他也听过好几次了。

太上皇着急看他成家,这份心情,也能够理解。

若是自己有了孩子,太上皇就更放心了。

至于太上皇与他自己的其他孩子不亲近,看重正妻所生的孩子是一方面,另外便是,如今朝中心怀鬼胎的人不少,太上皇也是故意不跟其他孩子亲近,生怕哪个孩子成了被利用来对付李世民的棋子。

有些人,想要改天换日,在这种局势下,只能竖立起一杆大旗,哪怕权势全都在他们手中,他们也需要一面旗帜。

而太上皇所处的皇子,毕竟是天家血脉,太上皇的亲儿子。

做旗帜,做棋子,都是最合适的。

就像当初太上皇立杨侑一样。

“我能明白太上皇的苦心。”李复说道:“所以臣弟觉得,臣弟还是很幸运的,亲事成了,而李家姑娘,也是臣弟心仪之人。”

“那感情好啊。”长孙皇后:“看来,这门亲事真是撮合对了。”

长孙皇后听到李复这般说,也是很高兴。

毕竟撮合亲事这种事情,最怕最后撮合出一对怨偶来。

因为英国公家的孩子,旁人的确是不怎么了解,在此之前,外人甚至都不知道英国公还有这样一位长女。

不过按照英国公夫人的说法,他们家藏着这孩子,也能理解。

毕竟闺阁里的女孩子,身娇体弱的,这些年也是一直为了强壮身体而习武。

这不由得让长孙皇后想起了自己的孩子,长乐小公主。

这孩子,从小身体也是娇弱的很,一直娇养在秦王府中。

这是这两年,在泾阳县的那庄子上,漫山遍野的跑,看上去才壮实了不少。

“既然如此的话,你去一趟大安宫,将这个好消息也告诉太上皇,剩下的,宫中的不找你,你就不用管了,我来操持就是了。”长孙皇后说道。

“多谢嫂嫂。”李复连忙道谢。

不愧是一代贤后,真好。

“都是自家人,客气什么。”长孙皇后笑道:“若非有你,长乐她的身体,还不能这般健壮呢,你那庄子啊,风水养人。”

“长乐?”李复惊讶的问道:“小丽质她,得封号了?”

“是,前些日子陛下赐封长乐郡公主。”长孙皇后的脸上带着浅笑。

“真好,小家伙也是正儿八经有封地食邑的人了。”李复也是为这孩子感到高兴。

“孩子们还念叨你这个王叔呢,还想着入伏之后,去你那庄子上潇洒自在去。”长孙皇后轻笑:“这件事,陛下也准了。”

“是。”李复应声:“此事陛下那日与我说过了,等过些天,我回庄子上的时候,就带上他们,不过现如今庄子上人多,也有些乱遭,还是要从宫中多带些人过去。”

长孙皇后微微颔首。

“这倒无妨。”

李复无奈一笑。

一点都不无妨,这是宫中皇后所出的正宫嫡子女,仨孩子都去,李复肩膀上的责任可重着呢,一国太子,最受宠的皇子和公主。

不知道这次,老三李恪是否还跟着一起过去。

这孩子,在宫中养的性格有些沉闷,到庄子上去走走看看也好,至少,他们兄弟之间的感情,比以往深刻许多。

到时候再跟李世民商议商议这事吧。

与长孙皇后聊了一些家常之后,李复离开了立政殿,往大安宫去了。

这事儿,的确是要告知太上皇,早跟老人家说一声,老人家也能开心更多时候。

大安宫里,太上皇李渊正在跟几个老臣打麻将。

“碰。”李渊放倒两张牌,从牌桌上将另外一张牌拿到自己跟前。

“朕今天运气好,可不会像昨天那样了。”李渊面若桃李,红光满面的。

“太上皇的运气一向不差的。”旁边的臣子笑道:“昨日里,臣等那是侥幸。”

”哈哈哈哈。“李渊豪迈大笑:“什么侥幸,运气就是运气,打牌这种事,可是说不准的。”

虽然李渊嘴上这么说,但是打了这么久,老头儿也摸出了门道,越来越熟练了。

岁数大了,在别的方面不怎么记事,但是坐在牌桌上,抓牌记牌,记性一点都不差。

“杠!”李渊将牌往桌重重一放。

“太上皇这一把,可是大牌啊。”

“可不是,所以啊,你们可要小心一些咯。”李渊笑着看向其他三人。

此时,内侍来到李渊身边。

“陛下,泾阳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