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夏侯弃子 > 第311章 邺城的想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用心虽好,可这手段却未免,差了点。”

曹操看完了所有的信笺和校事府报过来的信息,将所有的纸张全部都扔进了火盆里面烧毁,这些事情,只需要在自己的脑子里便好。

“仲康,你说,我若是将这小子给召回来,他会如何应对?”

曹操给自己倒了杯酒,喝茶乃是文人雅事,可终究少了一些感性和豪迈。

“末将不知,末将只知道大王说什么,就是什么。”

许褚的两鬓也开始出现了白发,但是身躯却依旧雄武非凡,寻常人不要说对视,就是靠近了之后,也会被许褚身上的杀气震慑。

“那就将他从汉中召回来,他和清儿经常这么两地分居也不是个办法,让他们夫妻多团聚团聚也好。”

只这样,便又决定了夏侯信接下来的命运。

“对了,那司马懿报回来的事情,你觉得有几分是真的,又有几分是假的?他这么做是为了公心?还是私心?”

曹操又开口问许褚,又似乎是在自言自语。

许褚在边上回答也不是,不回答也不是。

“呵呵呵,些许小儿辈,还翻不出我的手掌心。”

曹操起身,朝着院外面走去,曹操将自己的书房搬进了这座院子,院子很大,大到足够容纳曹操搜集来的自己想看的书。院子又很空,除了那几株寻常的花木外就没有别的,花木在外面就能见到,只是这些栽种的位置经过了精心挑选,错落有致的种在院子内,一年四季呈现出不同的景色。

散步的时候,顺手又摘下了一个橘子,将这橘子剥开之后塞在了嘴里。

酸,差点将曹操的老牙又酸掉几颗。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想着自己家的这些个孩子,又想到了曹洪的、曹仁的、夏侯惇的、夏侯渊的,还有荀彧家的,甚至于自己起兵之初就一路跟随自己的那些人的孩子。

“子义啊子义,为何你就是这么与众不同呢?”

那些个孩子看见了自己,不是对自己崇拜无比,就是对自己畏惧万分,言语和相处中,总是对自己时时刻刻的透露出讨好。唯独这个当初被夏侯渊给扔了的孩子,时时刻刻的透露出一种反抗和疏离。

对,就是反抗和疏离,还有着许多的格格不入。

当年在还不知道他的身份时候,这小子就一身的反骨,自己招揽他做个亲随那是抬举他,换成了其他人,恐怕早就感恩戴德的接下了,唯独这臭小子,他到底要的是什么?

和自己当年一样,对这些世家豪强没有任何的好感,一样的打压豪强,一样的抑制土地兼并,不过眼下看来,自己当初做的不如夏侯信,至少目前陇西汉中那些得了土地的流民是绝对会支持他的,而自己当初则是因为动了当地豪族的利益,结果就被罢官去职。

奉孝临去之时提醒自己,夏侯信所图很大,可他图的是什么?自己给了他陇西和汉中,看着他不停的屯田,选择军队中那些百人将以上家中的孩子进入学校,教授他们识字读书,还要习练武艺,甚至是将这些年来发生的战例都一一拿出来让这些孩子商议和学习,一些年长的人则开始进入军队,或者散入乡间,作为最基层的官吏。

他这是要干什么?要改变大汉的察举用人制度么?自己办学培养人才,当初在许昌的半山书院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苗头了,现在到了汉中之后,天高皇帝远,就越发的干的明显了。

这些人因为夏侯信才得到了学习的机会,因为夏侯信才有了能够入仕为官的机会,哪怕只是一个不入流的职位,也足以让这些年轻人感恩,至于这些年轻人的家人、长辈,也会在他们的耳边不断的重复着要对夏侯信感恩。

若是到时候,夏侯信真的反叛了,那整个陇西和汉中的百万人口,自己又要杀掉多少,杀几回才能够彻底的平定?

曹操将所有的心思再次收回,紧了紧自己身上的衣服。

——————

“仲达,且说说吧,你司马家到底是如何想的?!这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你们可是玩的真溜啊?!”

刚刚从曹操这边出来,司马懿不等曹丕的召唤就主动跑到了曹丕府邸求见,希望能够以这样的行动和态度减少曹丕对自己的疑心,司马懿实在太清楚了,曹丕是个什么人,就自己帮他办的那点事情,就足够自己死好几回了。

“还请公子体谅我司马家的难处。”

不管怎么样,自己还是得解释清楚这件事情,不管这事情是真还是假。

“体谅你司马家的苦心?当初你司马仲达不愿意出仕,那是我大哥拿着剑架在你脖子上逼的,可如今,你弟弟司马孚难道也是被人拿着剑逼了么?”

曹丕内心中的愤懑难以排解。

“没有,没有人将剑架在我弟弟的脖子上。”

“那你司马家还这么.......”

“可是有人却把屠刀架在了整个司马家的脖子上,这人便是大王。”

曹丕还想再说些什么,可司马懿却打断了曹丕的话语,这样的情况在之前并没有出现,只这话就让曹丕闭嘴了,陷入了沉默。

见着曹丕沉默了,司马懿又开始了话语。

“舍弟去了王孙府,看起来是因为夏侯信的举荐,可若是大王没有想法,光凭夏侯信举荐难道就有用么?”

“唉,仲达,你说这样的日子还要忍多久,又什么时候才能够一展你我胸中抱负?”

曹丕冷静了下来,长久以来的压抑让他觉得难受。

“公子,只需再忍忍,再忍忍就好,就我所知,夏侯信可是在给王孙和徐庶的信中说了许多大逆不道的话,再加上他在陇西汉中的所作所为,若我是大王,必然不会继续让夏侯信就这么孤悬在外。”

一听到这个,曹丕不由得来了精神,可转念一想最近的声音,不由得又有些气馁。

“仲达你不知道,最近这朝堂之上,长嫡之争越演越烈,如今呼吁立那小儿的声音越来越高,自从季重他们走了之后,我这身边就少了参谋之人,你去汉中这段时间,我实在是快要忍不住了,遇到事情更是少了一个可以商量的人,刚才的脾气急躁了些,还请仲达勿怪。如今正是需要仲达帮我出谋划策,渡过难关。”

曹丕彻底的冷静了,立刻就对司马懿转变了态度,还给司马懿行了大礼。

“公子使不得,使不得,懿敢不竭尽全力。何况公子也不必忧虑,前番让王孙回邺城,乃是大王为了平衡,却不想没能召回夏侯信,此番懿去了汉中逗留多日,将汉中许多情况都如实的报给了大王,想来不日大王必然有所动作,如此一来,夏侯信的让徐庶在内辅佐王孙,而自己在外统领大军的局面就会被打破。”

司马懿将自己给曹操的奏章中的内容说了一些,他自然也不希望夏侯信在汉中久待,不然按照他的搞法,不出十年,陇西汉中就会以夏侯信马首是瞻。夏侯信甚至可以自立,相信曹操必然能够看到自己奏章中隐隐表达出来的意思。

“好,仲达又立一大功,只是如今颍川的许多寒门士族因为徐元直而朝着那小儿靠拢,一等局面又该如何破?”

“在下以为,此等局面破之容易,士族乃是大汉基石,至于那些寒门子弟,公子也当开开胸怀,尽纳之,此番在汉中逗留日久,还有一件事情就是为公子物色找寻寒门中的佼佼者,如今也是小有成果。”

说着,司马懿从自己的怀里掏出一张纸,上面写着几个人的名字,曹丕接过后看了看上面的名单,还有个人的籍贯、喜好等。

“仲达,此等人也不过就一县之才,可有大才?”

“大才岂能轻易得到,此番在汉中倒真发现了一位,但是此人心智太坚,难以说动,据在下所知,此人如今被夏侯信举荐到了魏延麾下。”

“又是这夏侯信,你说,若是这夏侯信投到了我的麾下多少,如此一来,他和子丹、文烈、伯仁领兵征战,你和季重、文长等人内理民政,届时又何愁天下不平?”

曹丕不由得陷入了一阵YY中。

司马懿听得这话,心中想的却是,夏侯信是绝对不可能投靠过来的,谁让曹昂当初还留下了曹叡这么一个儿子呢?

当初若是曹昂没有留下曹叡这个孩子,夏侯信倒还真的会投靠过来。

但这只是司马懿的假设,若是曹昂当初没有留下曹叡这个孩子,按夏侯信对曹丕的了解,恐怕非但不会投靠,反而还会舍弃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不顾一切的投靠到刘备的麾下,哪怕短时间内不受刘备等人的信任,可是只要随着时间的流逝,再在关羽败走麦城之际,将关羽救出来,凭借如此救命大恩,再加上关羽和刘备之间的感情,以及关羽这人极重义气的做法,不但能够站稳脚跟,而且还能够得到重用,不用像如今这样,小心翼翼,战战兢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