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国化工 > 第四十五章 巧使妙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耿志扬跟着王卫民拐进了一处小巷内。他见左右无人,猛蹬几下自行车撵了上去。

“王工!”耿志扬赶过王卫民,把自行车一横拦住了他:“你也走这条路,真巧啊!”

王卫民见到耿志扬颇感意外,登时吃惊道:“耿工?”

耿志扬笑了笑,随手把车筐里的一个塑料袋提起来递给他道:“我看你平时喜欢抽烟,家里放着两条红塔山没人抽,干脆送给你的了!”

“这……?”王卫民不是傻瓜,当然明白所谓的没人抽只不过是托词而已,这两条烟实际上是耿志扬专门买来送给他的。

“你就别客气了。”耿志扬把袋子塞到他手里道:“我们厂的技改项目让你费心了,两条烟不算什么。”

王卫民烟瘾极大,平时一天至少要抽上一包烟,有时候甚至还要一包半。可是限于工资收入不是很高,因此平时抽的多是价格实惠的本地烟,像中华玉溪红塔山一类的中高档香烟他是舍不得自己花钱买来抽的。

此刻看到手里的两条红塔山,他忍不住咧嘴一笑道:“耿工,谢谢了!”

跟聪明人不用浪费过多的口舌,耿志扬笑了笑等着他后续该有的回应。只听王卫民道:“你要的图纸我明天加加班画出来,等后天上了班校审完再晒出来的话……大后天下午你来拿吧。”

果然是个聪明人!耿志扬笑道:“那好,那就麻烦王工费心了!”

两个人各取所需,耿志扬得到了图纸何时能提前拿到的准确信息,王卫民则落得两条稀罕的红塔山,正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

下午耿志扬没有再去氮肥厂,而是赶到化机厂了解自己关心的浓缩塔制造进度。

王景光带着他来到二车间,指着厂房外面摆着的一个个棕黑色的塔节道:“志扬,塔节已经做出来三分之二了,剩下的就是分布器和其他内件,那个速度就快了。”

耿志扬关心道:“盖章的合同寄回来了吗?定金什么时候到?”

“索凤县化肥厂的合同寄回来了,省化集团的还没走完流程。”王景光道:“县化肥厂的定金说是下周一能打过来。”

索凤县化肥厂的合同总额是五十八万元,定金占百分之二十五,一共是十四点五万元。虽然省化集团那边还没有消息,但他们总算有了进项,算是成功打响了头一炮,终于见到了希望的曙光。

“王哥,等着省化集团的定金到了我们再把垫进去的钱拿出来吧?”耿志扬跟他商量道:“要不然我怕资金上会出现短缺。”

“我也是这么想的。”王景光道:“现在正是花钱的时候,索凤县化肥厂打过来的那十几万正好拿来用,每一分钱都是宝贵的,可不能随便拿出来干别的。”

耿志扬趁机道:“王哥,国庆节期间我去国际商务大厦看了看。那边一平米最低七百多,真要卖的话还能再便宜一些。”

听到耿志扬又谈起了购置房产,王景光禁不住皱眉道:“志扬,我们刚开始本钱少,租个房子不行吗?为什么非要买呢?”

耿志扬耐心解释道:“我们要是租房子,花的那些钱等于是白白的给了房东。但是要买房子的话,这些钱就变成了公司的固定资产,而且会随着房价的增长升值的。”

“房价再涨能涨到哪儿去?”王景光不以为然道:“现在都是福利分房,老百姓用不着买房子。国营企业可以自己盖楼,也用不着去哪些写字楼买房子。最多就是南方来的那些私人老板买上几套,还能有谁愿意买啊?”

他摇了摇头道:“那些写字楼一个个盖得那么高,那么多房子哪里卖得完?咱这儿不是京城、申城和鹏城那样的大城市。我看呢,就算过上一百年,咱这里的房价也涨不到哪里去,能有上个一千多就顶天了。”

老话说得好,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不落泪。类似王景光这种思想顽固的犟牛,只有被活生生的现实教育后才会被迫相信。不过等到了那个时候,一切投资机会已经全部成功地错过了。

耿志扬见说不服他,只好道:“王哥,公司的房子我是买定了。你现在不能理解也很正常,但是将来你会知道我非要这么做的好处的。”

筹划成立的金秀公司大股东是耿志扬,公司重要事务当然是人家说了算,即使王景光反对也白搭。更何况在这之前,耿志扬和他们夫妻俩已经初步沟通过购买公司房产事宜,因此王景光识趣地闭上了嘴巴没有继续坚持自己的反对意见。

第二天是周日,但硝酸技改小组依旧是要上班的,因此耿志扬坐上早晨的班车再次来到了氮肥厂。

下了车来到厂门口,他惊奇地发现厂里面到处是彩旗飘展灯笼高悬,俨然一副喜庆的节气景象。进了办公室以后他好奇地打听道:“今天厂里有什么喜事啊?怎么连彩旗灯笼的都挂上了?”

对面的郑春晓笑道:“昨天你没来当然不知道。今天二硝项目要举行隆重的奠基仪式,据说请来了市里的领导呢。”

“哦,二硝项目要举行奠基仪式!”耿志扬心道:“事情的发展果然跟前世一模一样。一年后的大概今天这个时间,建成的二硝项目试车以失败而告终,又经过长达半年时间的整改努力还是没有取得成功,最后只能是不了了之彻底放弃。”

二硝项目烂尾以后,氮肥厂已经是严重的资不抵债,最后在抓大放小政策指导下,于1997年宣告彻底破产倒闭。

企业破产倒闭后,职工统一做下岗处理。有一部分年轻职工分流到了化肥厂、化工厂等同行业企业,但不几年后这些企业也纷纷关门的关门、改制的改制,有些职工也随之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二次下岗。

耿志扬暗下决心道:“既然老天爷让我重生一次,那我就不会让前世的悲剧再次上演。等到后年全厂上下都没办法的时候,我再站出来让二硝项目起死回生!”

正如你去拯救一个落水之人时,最好是等到他精疲力尽之际再行施救。那个时候的他没有了气力胡乱挣扎,才不会给你的施救行动带来不必要的阻碍和麻烦。

因此只有在田连营董鸿运等人对二硝项目无计可施深陷绝望时,耿志扬方才有机会力挽狂澜独占鳌头。

有道是机遇偏爱有准备的人。两世为人的他就是要借此机会挽狂澜于既倒救大厦于将倾,从而彰显英雄本色,尽展强者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