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国化工 > 第446章 意见相左(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七月三十日凌晨,安海市氮化公司硝酸装置一次性开车成功,产出了质量合格的百分之六十二稀硝酸,正式宣告该项目取得了圆满成果。

凭借着日产四百五十吨双加压法硝酸装置开车的成功,氮化公司终于摆脱了亏损经营的帽子,踏入了盈利企业的行列。而该公司的干部职工们也跟着沾了大光,奖金和福利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该装置开车成功以后,安海市氮肥工业公司具备了年产四十三点五万吨硝酸的生产规模,从此步入了全国硝酸生产能力的前五名。

该项目建成以后,尚秀娟等人总算能够松一口气了,但是耿志扬却不行,他负责的年产三十万吨浓硝酸项目正处在材料采购的关键时期,一刻也不敢放松。

原本市化工设计院答应七月底前提供用于采购的管道综合材料,但由于项目交叉太厉害,设计人员紧赶慢赶仍然没能按时完成,一直拖到八月八号才把材料表勉强交了出来。

好在广即大化硝铵公司那边进度催得不是很急,只要在七月底把厂房基础图纸提供过去即可。

设计院土建专业在完成浓硝酸项目图纸以后,立马把全部精力转投到硝铵项目上,全力以赴地突击建筑结构施工图纸,在七月底如期交付了厂房基础图纸。

忙忙碌碌中时间过得飞快,随着暑气渐消秋意正浓,眨眼间已经是八月底的最后一天。

由于是周一,上午一上班,卢洪涛按照惯例召开了公司领导碰头会。氮肥公司董事会的七个领导全部出席了会议。

卢洪涛首先道:“今年我们公司进行的三个项目,氮化公司那边的合成氨改造和硝酸项目都已经完成并且投产,目前生产平稳。”

他脸上藏不住的高兴道:“去年咱们收购了化肥厂后,一直担心从此成为咱们的一个大负担。但是今年这两个项目干下来,不但能让氮化公司实现盈亏平衡,而且硝酸项目还能带来接近两千万的净利润。这可是个大好事啊!”

谁都喜欢听到麾下的企业挣钱,因而在座的各位领导听了,无不面露喜色。

卢洪涛接着说道:“氮化公司能有目前的大好形势,离不开尚总的管理。在这里,让我们大家一起用鼓掌来感谢尚总创造的大功劳!”

他的话音刚落,众人不约而同一起鼓起掌来。

尚秀娟脸色微红道:“氮化公司能取得现在的成绩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离不开卢总和在座各位领导的支持。其中,我最感谢的是负责技术的耿总。要不是他力排众议坚持走技术进步路线来不断增强企业的盈利性,氮化公司不可能这么快就取得如此大的变化!”

耿志扬听到她拐着弯来表扬自己,禁不住淡淡一笑。

卢洪涛也是微微一笑道:“耿总的功劳的确也不小。他提议建设的浓硝酸项目也正在收尾。”

他转头冲田连营道:“田总,原定的十月底试车计划能完成吗?”

田连营笑道:“没问题!照现在的进度,能提前半个月甚至还多!”

他不吝夸赞道:“浓硝酸项目能取得目前这个进度,实话实说,功劳还是人家耿总的。要不是他把高硅铸铁设备和管道的供货及安装从常规采购中单列出来,现在别说浓缩塔和管道全部安装好,能运到现场就不错了。”

耿志扬不得不解释道:“我也是在没办法的情况下想出来的法子。市化工院那边怎么催都催不动,我只能让化机厂把高硅铸铁设备和管道单独拿出来进行统计。这么一来,两下子一块儿使劲,材料统计速度不就快多了。”

袁汉杰补充道:“现在浓缩塔、漂白塔等附属高硅铸铁设备和管道全部安装完了,就等着其他管道安装完毕后就可以进行吹扫清洗和水压试验了。所以我估计再用一个月应该能收拾得差不多。”

“一个月?”卢洪涛忽然灵机一动道:“要是能在国庆节开车,咱们这项目就等于是国庆献礼了!”

袁汉杰见他如此性急,当下苦笑道:“我说的收拾的差不多是指全部管道安装完毕。要想开车,仪表电气水暖都得准备好。国庆节肯定来不及的,最快也得十月中旬。”

耿志扬赶忙道:“献礼就不用了!咱一个民营公司,用不着做这些虚的表面文章。我看还是稳当点,按照原计划十月底试车吧。”

田连营对工程建设的理解远不如袁汉杰和耿志扬深入,因此对浓硝酸项目何时能试车自然存在不同的理解。

不过老田同志有自知之明,见人家俩专业人士都这么说,赶紧改口道:“我同意袁总和耿总的意见,还是按照原计划试车保险一点。”

卢洪涛见他们三个都坚持按原计划实施试车工作,最后也只能是放弃自己借助国庆献礼在同行面前显摆一番的念头。

等该商量的事说得差不多了以后,耿志扬忽然道:“咱们年前曾经商量过,今年下半年利用一硝车间改造为三万吨的硝盐装置。现在终于腾出空来了,我觉得这个项目应该提上日程。”

一硝车间采用的是老旧的常压法硝酸工艺。由于其技术水平太过落后,产品酸浓度也已经不符合市场需求,春节后不多久整个装置就停了下来。

按照耿志扬年前的设想,是要将一硝车间改造为年产三万吨硝盐装置。

听到耿志扬坚持按照预定计划实施三万吨硝盐项目,卢洪涛有点犹豫道:“浓硝酸项目还没有开车,我们是不是再等一等?”

耿志扬道:“时间不等人,我们等不起呀!”

他耐心劝说道:“把一硝车间改造为硝盐装置。原有的氨氧化厂房和里面的设备基本用不着动,只需要拆掉旧硝铵厂房,在其基础上新建一座六层高的后处理厂房即可。”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所以这是一个依托老厂房和原有设备的利旧项目。建设周期相对较短,但建成后的盈利性却比硝酸项目还要好。”

耿志扬一心想着新建项目扩大生产,卢洪涛不好拒绝他的要求,顺手把锅甩给了在场的董事们:“你们觉得耿总的建议行吗?”

“没问题啊!”前任一硝车间主任程红旗首先支持道:“一硝车间停产以后,虽然把职工们暂时安排到了其他车间,但不是长久之计。既然硝盐项目能利用起一硝车间现有的厂房和设备,盈利性还好于硝酸项目,就等于是废物利用。”

他双手一摊道:“这么好的项目,我们还等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