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国化工 > 第491章 加压连续气化炉(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91章 加压连续气化炉(上)

十一月下旬小雪节气,铅灰色的天空阴沉沉的,似乎马上就要下雪,但却始终没有飘落一片雪花。

耿志扬开着帕杰罗一早出发,上午九点多钟便赶到了北海工大四海旭阳科技公司。

朱旭升负责的三维管道设计软件仍然没有取得里程碑式的成果。钱光耀负责的低压合成氨技术正在紧张地进行物热衡算,另一个硝酸浓缩塔材料课题尚无明显进展。

耿志扬了解完各个课题进展的情况后,单独跟钱光耀说道:“老钱,我们氮化公司已经敲定后续发展计划,最早将在后年启动三十六万吨氨醇项目。所以你这边必须在明年完成全部的工艺研究,能给设计单位和设备制造单位提供参考的工艺包和设备条件。”

钱光耀顿感压力巨大,赶忙道:“我现在正帮尹教授整理一百五十公斤合成工艺,物热衡算基本上做完了,下一步就是完善流程。不过这套工艺只是在实验室里做过,没有投入过实际生产,不确定因素很多呀。”

耿志扬琢磨了一会儿后道:“可以先让化机厂做一个等比例缩小模型试验一下。我们刚征了一块儿地,那儿足可以做这种危险的中试实验。”

“好吧。”钱光耀道:“那我跟化机厂的技术人员联系一下。”

“这个课题就交给你了。”耿志扬叮嘱道:“不要怕花钱。只要能把工艺和设备研究出来,花再多的钱也值得。”

“我明白。”钱光耀道:“我们国家现在采用的大规模合成氨技术都掌握在老外手里。他们要价可不含糊,简直高得吓人。如果我们能研究成功,那就是划时代的技术,可以帮着国家节省巨额外汇支出。”

“氨合成技术只是一个方面。”耿志扬道:“我们现在国产的造气工艺只有四炉一锅一塔的固定床间歇气化工艺,各种加压连续气化工艺都要从老外手里买专利和设备。目前这一块儿是制约国内新上大型合成氨装置的关键因素之一。”

“这个真没办法。”钱光耀道:“省化集团当时用的那套进口造气炉,整整花了六个多亿,结果用起来还经常出问题。说句不好听的,到现在还没有完全鼓捣利索。”

国产化的四炉一锅一塔固定床间歇气化工艺虽然有投资小的优势,但却存在能耗高、污染大、运行成本高等缺点。尤其是其单套设备生产能力不高,一旦遇到大型合成氨装置,只能通过多台炉子的不断罗列来提高产能。

除了以上问题外,固定床间歇气化炉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是:所用煤炭必须是一定尺寸范围内的块状无烟煤或者焦炭,对原料煤质量的要求比较苛刻。

国外的加压连续气化炉只需要一台就可以满足生产需要,而且在能耗、环保和运行成本方面存在着诸多优势。另外,它还有一个重要的优点:不挑原料煤,粉煤和散煤都可以用,因此在运行成本上有着先天优势。

“我准备组织人手攻克这一课题。”耿志扬道:“他们以后就跟你们小组在一间办公室里。”

“啊?”钱光耀震惊道:“你要研发连续加压气化炉?”

“是啊!”耿志扬道:“老外能搞出来的,我也能搞啊!既然国内缺少这一工艺,那我带人研发出来不就可以填补空白吗?”

“不是……”钱光耀难以置信道:“耿总,这东西可不是想搞就能搞得出来的。你可要慎重决定啊!”

“你放心吧,我心里有数。”耿志扬道:“我已经跟锅炉厂的崔恩熙谈好了,由她挑头来负责这个项目。”

崔恩熙是蒋瑶的同班同学,也是学化机专业出身,目前是省锅炉集团设计处的工程师。她在省锅炉集团主要负责设计各种中低压锅炉,因此对燃煤锅炉还是比较熟悉的。

四海旭阳科技公司的小院里,目前朱旭升带着他的团队在北屋办公。钱光耀带着几个人在南屋西间,东侧房间则是蒋瑶带领的应力分析软件研究团队。

耿志扬安排道:“崔恩熙来了让她去东边跟蒋瑶在一起。蒋瑶平时不大来,她那张桌子可以给崔恩熙用。”

“没问题。”钱光耀大度道:“我这边还有两个空位子,他们那边坐不开的话可以过来两个人。”

四海旭阳科技公司以前仅有任子集、朱旭升、蔡宝盛等五个人常驻,所以小院显得空空荡荡。如今南北两排平房都住满了人,空间就显得有些拥挤了。

“今后人要是再多的话。”耿志扬眺望着近处的七号教学楼道:“就要再找个宽敞的地方了。”

十点多钟时,按照约定,蒋瑶领着崔恩熙来到了四海旭阳公司。

耿志扬跟崔恩熙还算熟悉,寒暄了几句后又介绍她跟钱光耀、任子集、朱旭升等人依次见面。

崔恩熙见小院干净整洁,乃是一处远离尘世的幽静之所,同事们又是以前熟悉的老师和同学,不由欣喜道:“耿志扬,你选的这地方真好。上学的时候,我怎么不知道咱们教学楼旁边还有这么一个好去处?”

“你喜欢就好。”耿志扬笑道:“蒋瑶跟你说了吗?你的待遇跟钱光耀一样,年薪八万奖金另算。”

去年钱光耀刚来时定的是年薪五万,今年耿志扬又给他和任子集等骨干统一涨了三万块钱,因此现在是年薪八万。加上奖金的话,年收入轻轻松松能突破十万块钱。

年薪八万等于是每个月工资六千多块钱。在九十年代末期,月薪六七千已经算得上是不低的待遇,要比崔恩熙在锅炉集团的收入高了一倍还多。

当然,她跟钱光耀团队的人都属于金秀公司,跟任子集他们所在的四海旭阳公司其实并不是一回事。

良好的工作环境、熟悉的同事氛围,另外还有优厚的待遇和收入,崔恩熙心满意足道:“可以的。这个收入我觉得可以的。”

耿志扬笑了笑道:“那就好!”

他把蔡宝盛喊过来吩咐道:“小蔡,你给崔工配上计算机和电话。”

蔡宝盛利落道:“昨天我已经买来了,一会儿就给崔工装上。”

崔恩熙见耿志扬考虑得如此周到,不由暗自寻思道:“听蒋瑶说耿志扬干的事业非常大,现在已经是百万富翁了。他连一万多块钱的计算机都能给每个人配上,看来蒋瑶并没有夸大其词,他搞的这个公司的确实力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