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国化工 > 第523章 人走茶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黄广宁等人是七月中下旬递交的辞职申请,因此一个月以后就没必要再到省石化院坐班了。

不过在办理随后的离职手续时却遇到了麻烦。黄广宁拿着离职表数次去找孙道刚签字,都被他找借口一一搪塞,有时候甚至直接避而不见。

一直拖到九月初,黄广宁等人从省石化设计院的离职手续依然没有办的下来。

当耿志扬得知省石化设计院找了种种理由故意拖延办理黄广宁等人的辞职手续时,不禁笑道:“堂堂的省石化院,就这么对待辛辛苦苦干了十几年的老同志?真tmd小肚鸡肠上不了台面。”

黄广宁等人担忧道:“耿总,省石化院老拖着不给我们办手续怎么办呢?”

耿志扬不屑一顾道:“他们愿意拖着就拖着吧。省石化院没有给你们设立社保账户,所以唯一能卡咱们的只有档案。咱这边已经给你们重新办理了社保和医保,不会影响退休待遇和看病。所以不用担心,耐下性子来慢慢跟他们耗着就是。”

黄广宁颇为心寒道:“再怎么说我也在院里干了十几年啊,给单位做的贡献也不少了。他们怎么能这么个对待我法?还tmd是国有企业呢,连起码的肚量都没有。”

“都说在国企是人走茶凉。”耿志扬冷笑道:“省石化院这个做派还真是像个正儿八经的国有企业。”

随后他安慰道:“咱们跟长定石化签署了设计合同,而且两百多万的合同额也不低。你们这段时间先干这个项目吧。”

黄广宁愤愤不平道:“省石化院能干双加压法硝酸的就我们这几个人。我们一走,他们想让郑柘这么一个马屁精来干硝酸项目,肯定会闹笑话的。咱们就等着看好戏吧。”

一个工程设计单位,如果能干某项工程的只有某个人或某几个人,一旦发生人事变动,就有可能造成人才断档。

黄广宁只是省石化院双加压法硝酸的设计经理。在他下面还有工艺专业的负责人、设计人、校核人和审核人。如果这次只是黄广宁自己一个人辞职,那么郑柘接手项目以后,还可以继续靠着以前项目组里面的工艺设计人员接着搞双加压法硝酸项目的设计。

但是这一次,黄广宁来了个大搬家,带着双加压法硝酸项目组里的全体工艺专业人员跳了槽。等于是一下子就把省石化院双加压法硝酸人才来了个彻底清空。

懂行的人都跑了,即使郑柘重新组织人手来干,那就只能是边学习边摸索着搞设计了。至于以前硝酸项目得来的那些宝贵经验教训,他们自然是一无所知。搞不好还得把以前吃过的亏犯过的错,统统重新再来上一次。

耿志扬暗觉好笑道:“省石化院弄了帮生瓜蛋子来干双加压法硝酸,再加上董鸿运这个半懂不懂的混子,北江硝酸项目会干成什么样子就可想而知了。”

九月十二日恰逢中秋佳节,安海市志扬高新设备制造公司制造的首台全国产化连续加压气化炉终于出厂。在众多运输及保障车辆的护送下,历经一上午的时间终于运抵了乐埠镇氮肥工业公司。

又经过一个星期的忙活后,在数台大荷载起重设备的互相配合之下,这台庞大的连续加压气化炉方才安装到位。

气化炉安装完毕,标志着该公司造气改造工程最关键设备圆满就位。接下来就剩下管道和仪表等的安装工作了。

设备安装期间,袁汉杰指挥着工程管理部和合成氨车间的相关干部职工全程参与。卢洪涛、田连营等公司领导也时不时到现场视察。至于耿志扬,作为整个公司的技术负责人,那更是没日没夜在现场呆了整整一个多星期。

望着高高伫立气势雄伟的造气炉,卢洪涛和田连营不禁感叹道:“一台炉子就能满足六万吨合成氨的原料气需求,怪不得尺寸这么大呢!”

一旁的耿志扬趁机道:“有了这台气化炉,原先的造气工段就没用了,可以拆了建别的项目。”

卢洪涛有些不忍心道:“先留着吧,等把造气设备卖掉以后再商量拆不拆。”

见他如此守财,耿志扬笑了笑又冲田连营道:“田总,有机化工厂那边的编织袋项目进行的怎么样了?”

“设备都买来安装好了。”田连营忙道:“正在组织工人试生产,然后建立一套合适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

利用有机化工厂现有厂房建设年产两千万条编织带项目,目的就是为了收购该厂后有效安置四百多职工的工作岗位。

塑料编织袋的生产过程主要是将塑料原料加热后,通过机器内挤出薄膜,然后经过切割和拉伸后得到扁丝。用编织机将扁丝通过经纬编织工艺生产出塑料编织布。

编织布继续通过涂膜、印刷、切割、内膜套袋、缝制等多道工序,最终加工制造成为内衬膜、内覆膜等各种类型的编织袋产品。

这其中,无论是原料预处理、扁丝成型、织布编织、涂膜切割缝制等各道工艺,都需要大量人手手工操作。所以说,塑料编织袋的生产是一个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生产过程需要众多劳动者全面参与。

耿志扬关心道:“有机化工厂的那四百多人全用上了吗?”

“用上了,还不够呢。”田连营道:“原料卸车和产品装车都需要大量的工人。再加上车间里每道工序都离不开人,所以啊,我让他们暂时分成两班,每班八小时,轮换着熟悉工作岗位。”

他忽然笑了笑道:“你们猜,第一个找上门要货的是哪个厂子?”

卢洪涛道:“肯定是咱们市里的企业。该不会是我们化工厂吧?”

“不是!”田连营笑道:“你们继续猜!”

耿志扬淡然道:“不用猜了,是广即大化。他们的陈总跟我打过招呼了。人家是特意来捧咱们场子的。”

“原来是耿总的关系,怪不得呢!”田连营惊喜道:“我报价是两块八一条内覆膜编织袋,他们连讲价都不讲价就同意了。而且一口气订了咱六百万条。”

一条编织袋售价两块八,六百万条就是一千六百八十万元。这么大的一笔交易,可不是一个小买卖。

耿志扬笑道:“广即大化现在从外面采购的内覆膜编织袋就是两块八一条。只要咱们的质量过关,以后他们都会从咱这边采购的。不过既然是人家照顾咱,价格上是不是咱得优惠一点,好显出咱的诚意来呢?”

“没问题!”话说到了这个份上,田连营且能不给面子?当即答应道:“咱们就降个一毛钱,每个袋子要价两块七。”

尽管耿志扬没有为自己评功摆好,但卢洪涛和田连营都很明白,人家广即大化能主动找上门采购编织袋,大概率是耿志扬私下里做了工作。

否则天上怎么会突然间掉下个大馅饼,而且正正好砸在了新建编织袋项目的头上?

卢洪涛心道:“看来我也得去化工厂拉拉关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