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国化工 > 第564章 旁敲侧击(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虽然说省化集团心甘情愿地以一点五亿元的高昂价格,从寿化集团手里买入那套米国二手硝酸设备,但耿志扬却无论如何也不能,眼睁睁看着这笔不正常的交易成交而不管。

毕竟,省化集团是拥有四千多名职工的大一型省属国有化工企业。一旦其因为这次错误的投资而导致破产倒闭,将会对全省经济带来不小的冲击。

更何况孙成鑫目前是分管全省工业的副省长,因此无论是于公还是于私,这件与己无关的闲事耿志扬都必须得管上一管。

两天后,耿志扬带着刘伽全,以硝酸企业协调联络网秘书长的身份,来到省化集团进行所谓的调研。

郑柏秋本来不想见他,但耿志扬打着要跟企业主要领导见面座谈的旗号前来,就算是不想见也得见上一面。

不过他提前安排副总经理兼硝酸分公司总经理祝景德作为接待人,自己则打算讲上几句话后就找个借口开溜。

双方在会议室见面后,耿志扬直截了当说明了来意:“郑总,你们公司已经有接近一年的时间没有参加联络网组织的交流活动了。我们这次来就是为了了解贵公司近来生产情况,以及生产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尽我们的能力,帮助你们解决问题克服困难。”

郑柏秋心道:“老刘说你很会唱高调,看来确实是这样的。什么叫尽你们的能力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我们现在就只有一个难题,那就是缺钱,非常缺钱!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

他微微一笑道:“我们集团公司作为省属大型企业,肩负着重振工业雄风,争做改革排头兵的重任。目前呢,我们已经在集团公司内部进行了深化改革。通过这次改革,我们公司上下理顺了关系,解放了生产力,使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耿志扬听到他净说些没有实质性内容的空话,不得不点明道:“郑总,我听说环保部门最近又给你们下达了数项整改要求。你们的环保任务确实是很重啊!”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省市环境保护部门先后给省化集团开出了十几张停产整顿通知书,甚至是罚款单。

郑柏秋仗着自己省属大型企业的身份,对这些停产整顿通知书和罚款单一概应付了事。

因为他很明白,如果要达到环保部门提出的三废排放标准,整个省化集团至少要投入两个多亿的整改资金,对合成氨装置、尿素装置、三聚氰胺装置、污水处理站等生产及环保设施进行全方面的技术提升。

而当前的省化集团已然是负债累累沉疴难起。即使花费巨资对上述设施进行全方位的整改,效果也不一定能达到标准要求。

既然如此,何不把宝贵的资金用在增加企业的盈利性上?

只要企业有了钱,就有了对老装置进行技术升级的底气和资本。到了那个时候,再拿出钱来对全厂进行环保整改,相对比较容易一些。

如今被耿志扬当面戳穿自己刚说出口的大话空话,郑柏秋有些脸红道:“我们是个老企业,的确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历史问题。不过我们会本着为国家和社会负责的原则,把这些问题一一解决掉。”

耿志扬见他依旧用不着调的套话来搪塞自己,只得挑明道:“根据我们的经验,老企业一般会存在历史欠账累积的问题。我想问问,省化集团在这方面是怎么解决的?”

郑柏秋见他一下子戳到了省化集团的关键要害,暗自心道:“这家伙真不好对付!怪不得老刘搞不过他呢,确实是个懂行的硬茬!”

省化集团正常运行的虚假表象后面,隐藏着经年累积欠下的三个多亿的庞大债务。当然,这三个多亿不仅仅是本金,还有欠下的未偿还利息。

按照目前企业的盈利能力,这些债务想还是还不清了,除非找到一条大幅度提高公司盈利性的捷径,否则根本没戏。

在此巨大压力下,郑柏秋才被刘才祥的花言巧语所说动,筹集资金打算买下米国那套日产九百吨的二手双加压法硝酸设备。

刘才祥当时说得很明白。按照日产九百吨百分之六十二的硝酸计算,一天就能给省化集团带来接近三十万元的纯收益。一年下来,少说也能挣上个八千多万。

一年净利润八千多。顺利的话,十年就有八个多亿。

有了这笔巨额收益以后,省化集团全部偿还那三个多亿的陈年旧账就有希望了!

数番衡量得失之后,郑柏秋才在每年八千多万的收益诱惑下,同意了刘才祥的提议,决定筹集资金从寿化集团手里转购那套日产九百吨的二手双加压法硝酸设备。

有了这条看上去充满希望的通天大道,郑柏秋自然是信心满满,笑着介绍道:“要解决老企业的陈年旧账,不外乎开源和节流两个办法。开源就是新上盈利性较高的生产项目。我们公司经过周密的市场调研后,认为随着市场上硝基复合肥、异氰酸酯、己二酸等产品的需求增长,国内的硝酸需求量会迎来大幅度增长。”

郑柏秋的分析确实符合当前以及未来的市场变化,看来的确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耿志扬笑着点了点头道:“郑总,你和我的观点是一样的。五六年以后,国内硝酸市场将会非常红火。价格涨幅也会超出我们大多数人的预料。”

自己的发言总算得到了耿志扬的肯定,郑柏秋的脸色终于好看了许多。

他继续说道:“所以我们集团公司决定,从米国引进一套先进的日产九百吨二手双加压法硝酸装置。”

他强调道:“这套硝酸装置虽然是旧设备,但却是八十年代建成的装置,其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在国内首屈一指。因此我们才花费巨资将其引进。”

耿志扬笑道:“郑总,能方便透露一下,引进这套二手硝酸装置你们花了多少钱吗?”

“这个……”郑柏秋犹豫了一下道:“大概一个多亿吧!你知道美元比咱们的人民币值钱,所以按照当前汇率一折算就达到了一个多亿。”

“一个多亿?”耿志扬嘿嘿一笑道:“郑总,新上一套国产的日产一千吨硝酸装置,而且是采用双加压法生产工艺,设备投资也不过才一点五个亿。”

他加重语气道:“与其花一个多亿的宝贵资金去买一套运行了十多年的旧设备,为什么不新上一套国产装置呢?”

“啊?!”郑柏秋等省化集团诸人都吃惊道:“国内能制造日产九百吨的双加压法硝酸设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