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神级召唤系统 > 第119章 天下学子到北平城 北平城第一次科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9章 天下学子到北平城 北平城第一次科举

除此之外,便是被两汉重创的东西匈奴,依旧盘踞在中亚一带,这个马背上的民族大约有一百多万人口,军队人数通常会占人口的三分之一。

再看整个大汉帝国的东北地区,那里还有被刘辩收服的鲜卑。

以及乌桓,羌族等异族部落,而且现今又增添了女真人、、契丹人、以及蒙古人,可以说这些异族极为强大。

而且在项羽所处的江东地区,还有山越、百越等南蛮异族。

再往南方看去,便抵达了现代的越南所在之地,而在当下,这里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名为林邑国,人口约八十万左右。

此外还有一些零星小国家,诸如珍娜、科罗丹、迷尘等,在刘辩看来都不足为惧。

刘辩看来现在最大的威胁便是内部以及大汉帝国周边的那些异族,哪怕是古罗马帝国,寒霜帝国,这些都不为所惧。

“太好了,这张世界大航海图真是个宝物啊,对于真正掌控领地加起来近乎两州之地,治下百姓近六百万,手下军队二三十万的皇帝来说,简直就是福音啊。”刘辩十分高兴,虽然两样图纸发挥了1000点积分,但是花的值啊。

看完这张精致且详细的大航海图后,再加上之前看完的宝船技术图,刘辩思索了一番,现今自己所辖范围内,也就青州最为适合建立海港。

因为青州境内大部分都是后世的,山东等地,可以说有很多地方都可以建立海港。

“算了,先把这两样东西收起来吧,等狄仁杰、陈庆之在青州那边彻底剿灭所有黄金余孽。

将整个青州彻底掌控之后,便把这宝船技术拿出来,让他们在青州建立海港,届时凭借庞大的明朝宝船。

不管是渡过长江攻打江东,还是从黄河等地往上直入源头。

前往凉州,穿过异族之地继续往中东方向进击,都是不错的选择。”随后,刘辩便将自己的收获仔细地盘算了一番。

召唤了两个人才,花费了一千积分,获得了世界航海图以及明朝宝船的锻造技术。

可以说现在他已经具备了海军的基础。

当然,这仅仅是在战船方面,统军方面,还需看后续能否召唤到后世擅长水战的明朝郑成功、戚继光,南宋的韩世忠等,这些人都擅长海战。

想到此处,刘辩又忧心忡忡地望向了草原,根据锦衣卫的情报。

铁木真的蒙古族在草原上,完颜阿骨打这个建立金国的人也出现在草原上。

而且这一次还有一个乱入的人才给予了女真人,也就是说,草原上女真人的势力将会大幅上升。

并且刘辩收到锦衣卫的消息,草原上女真人现在和羌族打在了一起,可谓是势不两立。

“罢了,也就是说蒙古族和女真族都已崭露头角,尚未显露的便是契丹族。”但刘辩可不认为,一个能建立辽国的开国君主能有多弱?

随后,刘辩见天色已晚,便前往皇后的寝宫。

尽管这段时间招募了许多妃子,但刘辩最常去的仍是皇后唐婉那。

而且刘辩还发现,上次乱入的那个武姓女子,竟然没有在嫔妃选拔中出现,这让刘辩颇为意外。

不过刘辩知晓,这武姓女子最大的可能便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帝武则天,刘辩相信她绝对不会不出现的。

转眼间,时间很快过去,已然来到 5 月末,科举即将在这一两天举行。

这几日天气十分晴朗,每日微风徐徐。

而在北平城一个军营的校场上,摆放着千余张桌案,上面笔墨纸砚一应俱全。

因为刘辩很早就将造纸术运用了出来,所以现在纸张并不缺,但这也只是在刘辩麾下不缺。

在其他地方,想要从刘辩这里获得十分精美的纸张,那都需要付出极高的代价。

而且原本蔡伦的造纸术就比较一般,造出的纸十分粗糙,甚至到了魏晋南北朝,竹简仍在使用。

而自从刘辩将造纸术改进之后,可以说刘辩下属的各郡县基本不再使用竹简了,毕竟阅读竹简十分费时费力,而若用布帛又太浪费。

可以说刘辩的纸张简直是帮了大忙,不仅能大规模生产,质量还十分优良。

所以刘辩当时在商城中花费 200 积分购买了这项纸张的制造方法。

当然,刘辩还是会毫不脸红地向外界宣称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所以现在的刘辩包括改进造纸术以及陌刀,肯定还要包括之后的造船技术等。

那刘辩绝对可以称得上是能荣获诸多评价,首先自然是政治家、军事家,当然发明家这个称号肯定也是少不了的。

当然,对于刘辩能拥有这些东西,一众文武大臣肯定不会觉得有任何突兀。

毕竟刘辩拿出从系统那里兑换的造纸术之后,朝中一众文官连忙召集所有工匠开始造纸。

果然,刘辩拿出的造纸术,仅仅用树皮等物就能制造出精美的纸张,而刘辩还大言不惭地直接取名为宣纸。

这宣纸不仅洁白无比,而且薄厚适中,还散发着一股草木的清香气味。

于是刘辩也曾思量过,这宣纸已然现世,倘若再将那印刷术也一并弄出,届时书籍便不会仅仅为世家所独有,而这般文化的垄断局面,自然也就会被一举冲破。

只是当下确实还未到适宜将印刷术推出的时候罢了。

刘辩也曾向群臣提及,纸书很快便能够取代简书。

群臣听后,也知刘辩的能耐便也未再多言什么。

很快便迎来了考试这一日,整个军营校场之上,数千学子密密麻麻地伫立着,每位学子手中皆持着一块号牌,上面有自己的名字以及提前分发的号码。

一个个学子在军队的严格监督下,排成了一条宛如长龙般的队伍。

而现场则设有三位主考官,分别是荀攸、黄琬以及刘瑜,他们坐在高台之上,注视着下方的监考官审核学子身份。

“1 号,张译,一区 1 号。”

监考官高声喊道。只见队伍前排,一位身着白衣的青年对着监考官恭敬地行了一礼,而后迈步走进了 1 号区的第一个座位。

监考官微微点头,接着写道:“2 号,沈峰,一区 2 号座。”

“3 号,五位,一区 3 号座。”

“532 号,庞统,5区 32 号座。”监考官不停地念着名字,同时将目光投向了眼前这位相貌丑陋之人。

而在上方观察着下方情形的三位主考官中,荀攸自然是面露喜色。

“多谢大人。”这声音响起,言语之中却并未有多少恭敬之意。

只见此人一身朴素的黑衣,年纪约莫三十岁左右,相貌着实丑陋,但其嘴唇上留着胡须,衣服却极为整洁,一双眼睛明亮至极,透露出睿智的光芒。

“快进去吧。”主考官说了一声。

随后庞统便迈步走进了五区的 32 号座。

接着监考官又继续念着名字,“562 号,徐庶,五区 62 号桌。”

“多谢大人。”徐庶年纪在三十岁上下,身材挺拔,身着一袭青衣,显得颇为儒雅,他对着监考官恭敬地行了一礼,然后便迈步走进了考场。

监考官满意地微微颔首。

而监考官也能察觉到,此人乃是一位智者,因为他发现这名文人无论是模样、神态,还是动作以及言语,都极为得体,足见此人才华出众。

随后继续念道:“701 号,杜如晦,七区 1 号座。”

主考官也知道,眼前这人颇有才学,但是他才疏学浅,也看不出杜如慧究竟有多少才学。

只见杜如晦身穿一席青衣,年纪约二十七八岁左右,长相清秀,为人儒雅,气质出尘,一看便知此人乃是大才之人。

而后杜如晦也走进了7区1号座,盘坐下来。

“706 号,王绾,七区 6 号座,此人正是被刘辩第二个召唤出来的大秦开国宰相王绾。

王绾可着实不像杜如晦那般文雅,他身材极为高大,与其他人相比亦是不遑多让,简直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做大秦故地的汉子。

而在此时,各个考官已然喊得嗓子都近乎沙哑了,而后眼见着所有人都走进了考场。

接着便听到上方的三位主考官黄琬、刘瑜、荀攸齐声喊道:“开始考试。”

随后,所有学子纷纷就座,一位位汉军将士将考卷分发到桌案之上。

这考卷乃是众群臣与刘辩等人预先商议好后精心编写而成的。

而且这三位主考官虽然知晓内容,但流遍三令五申,所有知道题目的大臣不得外泄,否则严惩不贷。

考试时间分为两天,第一天考的是文学与贴经、明算等基本功,第二天则是策问和策论这两项真正检验真才实学的内容。

由于考卷是提前编写好的,所以考卷发下来后,旁边还有一张整洁无比的宣纸,以供答题之用。

令一众学子感到惊讶的不仅仅是考卷,还有这宣纸。

这洁白无瑕的宣纸,以及其上散发出来的淡雅清香,一众学子顿时对其爱不释手,左瞧右瞧。

虽然知道刘辩改造造纸术,制造了纸张,但真正亲眼见到,却也还是喜爱非常。

“有意思,有意思,先是奇妙无比的科举和武举,现在又是这宣纸,看来陛下果真是心怀壮志之主啊,此行倒真是没有白费。”庞统眼睛一亮,看着眼前的宣纸说道。

而杜如晦与王绾见到宣纸后,眼中也透露出惊喜之色,然而他二人稳重,在短暂的惊讶过后便开始研墨答题,这只让一旁化身为现代监考老师般到处转悠的监考官看了不禁点头。